为落实新课标,践行新理念,赋能新课堂,持续提升教师研读课标、解读教材的能力,构建学科知识体系,加强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,6月17日早,温州市李求宝名师工作室在温州华和外国语学校开展了以“童话文本的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”主题的活动。

课例分享:“语”你共赏
第一堂课由毛雪炎老师和四(4)班的学生带来四下《宝葫芦的秘密(节选)》课例。毛老师通过演读初步体会王葆的人物形象。后续依托作业本设计学习活动、落实单元语文要素,包括梳理课文围绕宝葫芦写了哪些内容、梳理课文中奶奶讲的故事、思考宝葫芦故事的神奇之处、从“人名奇”“来历奇”“法力奇”三方面讲好故事。最后的思辨问题打开了学生的思路,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。本堂课教学高效有序、评价反馈及时、学习合作探究,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宝葫芦的奇妙之处。
第二堂课由林爱荣老师和四(5)班的学生带来的《海的女儿》课例。整堂课围绕“奇妙”这个词展开,借助“人鱼公主印象思维导图”和课堂作业本,引领学生寻找奇妙的海底世界,品词读句,体会童话故事的奇妙之处。林老师轻松幽默的聊课,和学生拉近了距离。整堂课,学生做课堂的主人,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经历学习的发现、语言的发现,学生思维活跃、积极参与,真正在教中体会学习的乐趣。
第三堂课由林银簪老师和四(3)班的学生带来《巨人的花园》。林老师在这一节课围绕花园的可爱,采用全新的演绎方式,通过小组演一演,将文字内容转化为戏剧体验,在演中感受人物形象,感受花园的前后变化。整个教学环节内容丰富,从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文章,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语文实践中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。

磨课阐述:精雕细琢
磨课阐述:郑茹《宝葫芦的秘密(节选)》
本节课紧抓如何优化课堂认知,让学生的学习能够真实发生这点来进行课堂教学环节的反思与设计。通过解决情境任务“演一演王葆”,感受王葆的顽童形象。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探究童话故事的神奇之处,再依葫芦画瓢,续编一个神奇的故事,这种富有进阶性的学习活动构架起任务驱动——阅读吸收——自主探究——表达输出的逻辑链,使课时目标有效落地。

磨课阐述:翁嫦嫦《海的女儿》
翁老师针对林老师的做了磨课阐述。整堂课紧扣奇妙,充分体现童话之魅力。从走进海底世界,识环境场景奇妙;初遇小人鱼,识人物形象之奇妙;再遇小人鱼,识故事情节奇妙三个方面展开教学。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和磨课中,拉近与学生的距离,递进透视人物真善美,达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。

专题发言:实践探索
下午,张笑笑老师带来《进阶阅读:“整本书阅读”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快乐读书吧教学实践》的专题发言。张老师从进阶阅读与整本书阅读任务群,基于课标的定位谈阅读的进阶,进阶阅读的实施策略三个方面向我们呈现了进阶阅读的实施路径。张老师通过实践案例,从“阅读工具”到“阅读圈”,从“微剧场”再到“创意共写”,多种策略并行之下,让我们看到了进阶阅读的可操作性。

研讨交流:共话成长
以研促教,众行致远。上午课例结束后,工作室成员围绕课例中存在的疑问进行了深入研讨。从课时划分到目标制定,从聚焦要素到学生生成,每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,都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。下午,在张老师的专题发言之后,工作室成员围绕“专题发言的技巧”开展讨论。从框架的制定到标题的拟定,再细化到PPT的呈现,每一个细节的讨论,都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了良好的范例。

本次活动将研讨与展示相结合,聚焦了过程性研究,学生和老师在实践过程中,提升了自我。一次活动,一次尝试,也在学科建设的道路上迈出自己的一小步。教无涯,研无尽,研前有准备,研中有碰撞,研后有思考,相信老师们一定会在教学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,教育之花也会愈发灿烂。
